蒼時弦也
蒼時弦也
資深軟體工程師
發表於

RubyConf Taiwan 2023 - 嘗試與能量

今年參加的最後一場研討會 RubyConf Taiwan 在昨天結束,比較意外的點大概是意外的玩得挺開心,倒是讓我有一點每次去日本參加 RubyKaigi 會在 After Party 跟很多人交流的感覺。

冷清

Ruby 社群在台灣一直以來都是相當小眾,然而在疫情過後重新舉辦因為記憶的偏差以及各種變化,台灣人參與的比例似乎又更少,倒是許多來自國外的參與者、講者熱情並未減少,讓我有一種台灣人跟外國人各佔一半的感覺。

人數減少的現象並不是 Ruby 社群的特例,今年在不同的研討會都跟其他社群的人聊到,大致上都有類似的現象。這幾年使用 Ruby 為主的公司在台灣似乎也比較沒那麼多能見度,以及原本相對少的人數又更少,這種感覺就更明顯。

我認為沒有出來參與有點可惜,實體聚會一個關鍵是交流機會,可以在很直接進行討論和馬上得到回饋,如果要建立友誼也會需要一些技術以外的閒聊。

第二天結束後跟一些國外來的講者、會眾一起吃飯、喝酒,也順便交換像是台灣的美食之類的資訊,也許還有機會再需要練日文時跟對方互相給建議(對方在學中文)

能量

實體互動還能夠傳遞能量,當你看到講者盡力的推廣、傳達一些想法跟概念,或者台下的觀眾一起因為某些關鍵字產生反應或者歡呼,都很難在看線上直播,或者後續看錄影感受到這樣的氣氛。然而,這份能量往往可以支持你努力做出一些嘗試跟挑戰。

這裡的能量並不是指「社交能量」這件事情,以我自己來說也是偏向喜歡一個人的類型,跟人聊天也不容易找到話題(技術主題除外)因此也是會在過程中感到疲勞,如果能適當的分配社交能量,就可以獲取「去做某件事情的動力」

在第二天最後一場的講者 Tim 透過故事的形式分享 Hanami 框架背後的概念時,一方面想到跟自己早上的內容呼應外,也讓我思考「當我開始要使用時,要用 Cucumber 做測試」的想法。

因此,Hanami::Cucumber 這個擴充就在今天醒來時做出了初步的雛形,接下來就是實際的用 Hanami 框架來做一些工具,逐步的熟練。

我在 Hanami 1.x 的時候就有嘗試過,然而當時認為並沒有 Rails 容易使用就暫時擱置,對於 Clean Architecture 的概念不熟悉的狀況下,也會覺得難以使用。以現在的經驗跟知識來看,Hanami 框架雖然要寫更多的程式,然而許多造成維護困難的問題反而被解決,長期來看說不定更加省時。

嘗試

技術社群的研討會,通常是將自己過去一段時間做的各種嘗試、實驗分享給大家。我認為 Ruby 社群在文化開放的心態跟生態系上不像其他語言有很明確的優勢,反而促成大家願意做出各種嘗試的精神。

台灣研討會的選題通常受到贊助商、報名者的限制,因此選題通常會選擇大多數人能接受的類型,在自己對各種技術跟知識熟悉後,就很常失去參與的興趣,因為沒有太大的挑戰性跟刺激。

今年的 RubyConf Taiwan 在主題上可以看到 Rails 的比重少了不少,多了很多在語言上發揮創意的地方,內容就變得多樣、精彩許多。當然,今年每個研討會都有 AI 主題多了一些可看性,不過通常還是會以框架的應用為主。

明年

雖然不知道明年是否還會舉辦 RubyConf Taiwan,但我還是很期待能持續下去。這幾年整個技術社群的風氣、運作方式大概會需要做出不少調整,尤其是 Ruby 的存在感有時候低到讓我懷疑社群還在不在。

要持續推廣 Ruby 語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。要怎麼凝聚認同感、如何讓社群成員貢獻等等,都會是整個 Ruby 社群的核心成員要思考跟挑戰的,而且過程大概會是相當的煎熬。

不過,我想就跟今年 Matz 的 Keynote 演講內容一樣「We will keep Moving Forward」只要持續前進就足夠,今年選擇以 mruby-go 作為自己之後幾年的長期專案也是類似的理由,過程不會被注意到、有成果之前不會有人理解,但還是要繼續前進。

在酒吧聊天時,有剛接觸不久的人問到為什麼會持續寫 Ruby 的問題。過程中有個蠻有趣的觀點,那就是寫 Ruby 同時「自由」但也「安全」跟其他語言不同,在 Ruby 做嘗試通常不會有太災難性的狀況。 我們也剛好聊到 C 語言,在 Dreamcast/Wii 上用 mruby 實作遊戲的講者 Yuji 也提到,因為他是要用 C 來處理 mruby 的實作,有時候 C 語言會讓他懷疑自己的程式能力 XD